地址:中國· 洛陽市洛龍區開元大道56號
郵編:471023
電話:0379-63219363、63255188
傳真:0379-63255188
郵箱:lysghy@sina.com
微信號:lysghy
2024年7月26至28日,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八屆城市更新大會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及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城市更新大會是我國城市更新領域目前所舉辦過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以“城市更新”為主題的大會,匯聚了全國各地城市更新領域的專業人員,通過總結全國優秀經驗,凝聚城市更新共識,從城市發展格局系統性推動更新改造建設。來自全國18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智庫、地方政府部門、相關聯企業等單位的近500名城市更新領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從業者參加本次大會。
我公司交通市政設計院副院長尉靜帶領相關專業一行五人赴廣州參會學習,深入了解我國城市更新領域最新的發展動態,學習廣州等我國一線城市十幾年來城市更新的經驗,推動我院在“城市更新”業務板塊的進一步發展。
自2009年至今,廣州的城市更新走在全國前列:“三舊改造”是實施“城市更新”的最初形式,2009年-2014年,廣州作為全國最早的“三舊改造”試點,大力推進城中村改造工作;2015年-2018年,廣州在全國率先成立城市更新局,創新性提出“微改造”更新方式,啟動了多個微改造工程;2019年至今,廣州又逐步構建完善的更新政策體系及規劃管控傳導機制,謀劃老舊社區成片連片更新改造提升......
存量時代,城市更新已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大會推動“廣州經驗”形成“廣州共識”,希望為全國各地城市更新事業提供哪些指引與參考路徑?本次大會總結了我國過去十幾年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中,逐步建立起促進各方主體良性互動的機制,讓城市更新改造的效益惠及最廣泛的群體。會議還討論了如何凝聚共識、減少規劃實施過程中的阻礙,不斷培養起民眾參與社會治理的意識和能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常青認為,可以把城市更新理解為城市的“新陳代謝”、適應性再生,既要適應目前的社會發展,又能維護好作為歷史和記憶的載體。他認為,在開發式更新之后,進入了適應性再生階段,城市更新與保護的矛盾性和復雜性,是當前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大制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李興鋼認為,每個城市都是時空交匯下的存量城市,永遠需要處理新和舊的關系,如何讓新生建筑與舊建筑在保護利用與發展中合理互動、煥發生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關注點。應該如何處理城市更新中的新事物與傳統元素?他認為:“城市里的歷史建筑或舊建筑,不只是文物,我們都需要謹慎對待,既不要因為過度保護而影響城市必要的發展,同時也不能因為新的發展而隨意、輕易把舊建筑抹去和拆除。通過新舊結合的方式,讓舊建筑跟新建筑形成合理的關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王建國認為,要發揮創意設計,允許在城市中加入異質性的元素。“城市中間應該容納一些新東西,不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味用傳統風貌去做改造。設計創意,可以將一個城市更新對象重新營造成一個精品微量的宜居生活環境,甚至能夠貢獻出一個建筑藝術品,產生更多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優秀的設計作品也可成為今天的流量關注熱點,正向傳播歷史文化保護和老城市新活力的意義和價值。”在充分、廣泛聽取了在城市更新領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從業者和市民的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大會形成、通過、發布《中國城市更新廣州共識》倡議書,為研究者、管理者、從業者在今后的城市更新事業中提供指引和參考路徑。
《中國城市更新廣州共識》充分總結了廣州作為我國一線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社會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十幾年來城市更新的經驗,形成了具有重要參考和借鑒作用的城市更新理論,提出要處理好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生態文明建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系,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下足“繡花功夫”,促進漸進式有機更新,并要堅持空間治理與社會治理協同推進,從關注物質空間向關注社會經濟、公共政策轉變。
本次大會也提供了優秀更新項目的研學,設置了“展覽、文化、產業”等3條路線供與會代表調研學習。我院參會代表分別對文化線優秀項目,包括“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沙面、永慶坊”等,以及產業線優秀項目,包括“設計之都、TIT、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等,進行實地調研學習。
中國的“城市更新”經歷了全面探索、快速發展、增質提效、立法立規等不同階段的演變。面向各地市實施的城市更新技術與制度體系,從市場來看,高量的庫存、低迷的市場、艱難的主體,城更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我們將會迎來從“政策、模式、路徑、職能、監管”五大方面的挑戰。契合中央精神的新舊政策下,疊加市場下行和環境低迷的狀態,城市更新途徑也要更新,“開發性更替”需向“適應性再生”轉變,從政策驅動→資本驅動→產業驅動再到從規劃→建設→產業→運營,四位一體式的去探索城市更新的最佳路徑。預期未來會有更多的技術機會,我們應著力于并購重組、存量盤活、連片招商、技術賦能的“二次更新”,5.0時代已到來。
充滿挑戰與機遇的2024年已然過半,我們要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認真工作與思考,為公司做出應有的貢獻,為建成“百年名企”宏偉藍圖而更加努力奮斗,為公司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為建強洛陽副中心城市、緊扣城市有機更新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洛陽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Copyright ? 2009 洛陽市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中國· 洛陽市洛龍區開元大道56號 郵編:471023 豫ICP備11017757號
豫公網安備41031102000764
電話:0379-63219363、63255188 傳真:0379-63255188 郵箱:lysghy@sina.com 微信號:lysghy